本网讯(通讯员 张军) 8月20日-9月1日,公司青年教师王慧妮副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应邀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高原冻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时隔近50年,我国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科考工作启动之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指出,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希望参加考察研究的全体科研专家、青年员工和保障人员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冻融灾害及重大冻土工程病害种类多、成灾面广、隐蔽性高、环境复杂等特点,公司青年教师王慧妮副教授及其团队科研人员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织开展的藏东南地区冻土冻融灾害及重大冻土工程病害综合科学考察。
在藏东南地区科考中,公司青年教师及团队研究人员针对藏东南地区红层特性,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了多类型地物的光谱信息,为下一步建立地质环境遥感监测解译标志样本库、实现藏东南区冻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本次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工作从西藏邦达草原开始,途径昌都、江达、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等地,获得了典型冻融地质灾害光谱信息数据。团队后期将综合利用主被动遥感和空间大地测量等多源、多平台对地观
测手段,建立冻融灾害隐患特征和孕灾环境因子的多尺度、多形态遥感信息提取与灾害判别方法,为青藏高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
图1:科考工作照片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将揭示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预测这一地区地球系统行为的不确定性,评估战略资源储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提出亚洲水塔与生态屏障保护、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和绿色发展途径的科学方案。(审稿:刘炳春)
相关链接: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
http://www.chinanews.com/sh/shipin/2019/09-06/news830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