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简介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是一个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学院。学院现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九个本科专业。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采矿工程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中英)国际班。学院现有矿业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矿业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学院现有本科生近两千人、硕士研究生两百余人。
团队力量
公司现有教职员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取得博士学位的56人,取得博士研究生导团队格的5人、硕士研究生导团队格的60人;学院有湖北省“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人、湖北省“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人、“工大学者”特聘教授2人、科研机构及社会聘任兼职教授10人。
学科实力
公司拥有国家及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学院拥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国家乙级资质、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公路工程综合检测资质、安全生产标准化金属非金属矿山二级评审单位、工贸行业三级评审单位资质。中国化工学会矿业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公司。
公司科研
近5年来,学院共负责和参与各类项目1000余项,其中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在内的国家、省、厅级项目10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总额稳居全校前列。完成科研成果鉴定项目10项;完成项目结题验收14项;申报国家级、省级部奖励横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350项;其中“基于环境风险控制的多源固废生态环境友好材料低碳制备技术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张电吉教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以来,公司共获授权(申报)发明专利3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专利实施转让2项;公司共发表SCI、EI、 ISTP等高质量的检索论文79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安全工程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批准设立,2002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特色鲜明。本系现有教职工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其中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担任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学科具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四处,具有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湖北省非煤矿山及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资质。
人才培养目标
对员工进行以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严格现代化工程技术训练;着重于通过现代安全工程技术教育使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分析等主要分析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安全生产问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价、风险分析、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教学特色
“重基础、宽口径、广就业”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引进国际现代安全工程技术理论,“以建筑、化工、矿山安全为切入点,多方位全面发展”是专业发展的基本路线。员工每年参与“安全科学与工程老员工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并在大赛中多次获奖。主要专业课程有: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安全检测技术、消防工程学、职业卫生学等。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中介技术咨询机构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安全评价、安全监测、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就业现状与前景
近五年员工就业率均为100%,其中升学毕业生为20%左右,毕业生在中国500强的企业高端就业率超过60%,就业行业拓展到建筑、化工制药、钢铁、汽车制造、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如中建、中交、中铁、武钢、宝钢、首钢、奇瑞汽车、中国黄金公司、云南磷化、宜化集团等重点大中型企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位举足轻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设专业,旨在为蓬勃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行业输送新生力量。公司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具有近20年的历史积淀,从原土木工程专业的交通土建方向发展而来,2010年正式创办,是湖北省教育厅“荆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助专业,并与公司的土木工程专业共享省级品牌专业称号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团队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人数的八成以上。
教学特色
专业创办以来,多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基本功竞赛奖和“三育人”奖,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累计实现科研进账突破1500万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2016年的数据显示,公司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力跻身全国第7位,由3星水平进入4星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四年的理论教学的实践培训,本专业将把员工培养成为具备扎实工程力学基础,具有工程测量、交通运输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渡河与机场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就业现状与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可胜任交通运输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渡河与机场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建造、养护维修、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亦可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历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深造和高端就业率在全校排名靠前,大量毕业生为中交、中铁、中港、中建等大型央企所录用,员工在用人单位口碑普遍较好。
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有关人才计划设岗学科,1994年开始招生,200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教师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拥有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后4人,国外大学高级访问学者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本专业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综合改革课程5门,近年来共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联合开发项目100余项,其中20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着重于通过现代工程教育使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结构和基础工程主要分析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土木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员工多次参与湖北省老员工结构设计竞赛、中南地区高校老员工结构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主要专业课程有: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工程概预算及招投标等。
就业现状与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工程及土木工程其它相关领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员工历年就业率高达98%,其中升学毕业生为25%左右。毕业生在中国500强的企业高端就业率超过15%,就业主要集中在施工、设计、勘察、造价、检测、监理、房地产、研究、教育、公务员等领域,其中重点大型企业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等,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2001届毕业生吴宇,现任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2届毕业生别士勇,现任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2005届毕业生苏云超,现任中交二航局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2006届毕业生刘俊才,现任中交二航局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
建筑学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机遇,结合伟德国际mobi土建环优势学科背景和已有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基础,培养具有工程特色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对城市建设人才的需要,于2012年开始从城规专业划分出建筑学方向,2013年正式成立建筑学专业。专业现有教职工16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名誉教授1人,工大学子1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海外留学美英俄经历3人。拥有建筑信息管理BIM实验室。近几年来获得多项省市校级教学成果奖。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全面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兼备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合格社会公民意识的一流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工作者。在专业方面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教学特色
建筑学专业在理性教学体系的创建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与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关注建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课程设计过程的组织则突出学科合作、团队合作、校企协作、海外协同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本科教学中通过创建教学结合科研、设计结合研究的培养模式,打造以技术创新应用为目标的新型设计实验课程平台,启动以数字化技术、原创设计训练为核心的开放设计工作坊,关注当下城市发展与社会现实,使教学体系的建构带有探索建筑教育未来的实验色彩。
在5年制教学体系中实行“3+1+1模式”,即3年专业基础,1年专业提高,1年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本科教学以建筑设计方法(设计分析研究)、城市设计、绿色建筑及数字化技术为主轴,将课程设置分解为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表现和建筑技术4大板块。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创新设计,多次组织员工参加各专业学会所主办的学科竞赛活动,并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
教学体系的特色建构凸显了伟德国际mobi建筑学本科教育的新目标,即培养起点高、视野宽、理念新、能力强,可应对未来变化的创新人才。理性、创新和具有实验精神使员工在五年时间里不仅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专业经历,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成长为适应复杂社会需求、拥有原创意识和具备多种潜能的新一代建筑师。
就业现状与前景
毕业的员工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建筑设计研究院、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沿海等一线城市以外,也主要输送华中地区地级市如襄阳、宜昌、黄冈等政府机关、地方设计院及相关设计施工公司。
城乡规划学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结合伟德国际mobi土建环和公共管理学的优势学科背景,于2001年成立了城乡规划专业,并于2002年正式招生。本专业现有教职工16人,其中客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工大学子1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数字城市研究中心等。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教研成果,获得了多项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在校员工也多次获得设计竞赛奖项。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于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系统掌握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熟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及基本原理,具有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的职业规划师基本素质,以及具有多种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多元化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教学特色
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创建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与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并侧重规划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等实训实践环节的组织突出分析研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素养训练。应对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挑战,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式,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素质养成模式。
本专业实施“厚基础、宽平台、大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五年制“2+3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员工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2+3模式”代指专业基础版块、专业方向版块和专业提升板块,分别对应了理论素养培育、规划设计训练和项目实战锻炼。旨在城乡规划设计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及个性化、专业化拓展的引导和培养,达到具备专业创新的基本素质。同时注重课外培养,强化社会实践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拓展、深化与个性发展。
就业现状与前景
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程特色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沿海一线城市和华中地区城市的政府机关、规划设计院及地产公司输送了大量人才。本专业员工毕业后,主要到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生态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也可到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工作,或者到有关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任务。
采矿工程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采矿工程专业是伟德国际mobi传统和优势学科,是全国唯一专门培养化学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员工,1994年停招,2008年恢复招生。2007年获批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名。拥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是中国化工学会矿业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提倡“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能够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固体资源开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矿山建设、资源开采与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等工作;能在矿业经济领域从事矿业权评估咨询、融资投资与管理、矿业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工作;能在地下工程、工程管理领域从事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岩体力学、采矿学、矿山地下工程、爆破工程、矿业经济学、数字矿山技术、矿山企业管理、矿业国际经济贸易、矿业融资投资、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系统工程等。
就业现状与前景
毕业生可在矿山企业、爆破公司、矿权评估及国土、安监部门从事固体资源开发利用、矿业权评估咨询、融资投资与管理、工程爆破、矿山企业安全监管等工作。员工历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其中升学毕业生为40%左右。毕业生在中国500强的企业高端就业率超过50%。就业行业拓展到金属非金属矿山、工程爆破、矿业金融投资等行业,如武钢、大冶有色公司、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黄金公司、中冶集团、中材集团、云南磷化、贵州开磷集团、贵州瓮福集团、宜化集团、湖北兴发集团等重点大中型企业。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专业基本情况
伟德国际mobi矿物加工工程是全国培养化学矿专门人才的唯一本科专业,1994年列为原化学工业部高等学校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转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拥有一批较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5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副教授8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在校硕士研究生22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教学特色
学科主要致力于矿物加工理论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理论及工艺研究,重点于化工矿产原料(磷、硫、钾等)的精加工研究。近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在磷矿的开发、利用与深加工方面,无论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是在技术创新、学术水平上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国家对矿产资源(特别是难选矿)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作为承担矿物加工学科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研究领域面向国家发展需要的形势,开发贫锰矿还原浸出、难选铁矿磁化焙烧、石煤提钒、氧化矿化学浸出等化学选矿方法,对许多非金属矿或者伴生矿,可大幅度提高产品规格。矿物的生物与化学处理技术长于综合应用,不嫌矿石“贫”,不怕“杂”与“细”,因而对矿石原料的适应性广,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扩大了可利用的矿产资源范围。相关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将在矿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依托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是中国化工学会矿业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工程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拥有运用现代矿物加工工程理论与技术方法从事矿物加工、矿物材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等专长,能从事矿产品加工、工艺设计、新技术开发及工程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优秀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资源加工相关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矿石及矿物学、矿物加工研究方法、矿物分离与分选工艺、粉体工程、矿物加工厂设计、药剂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现状与前景
毕业生在中国500强的企业高端就业率超过70%。就业行业拓展到非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磷化工等行业,如宝武钢集团、西部矿业、中国黄金公司、中材集团、云南磷化、贵州瓮福集团、宜化集团、中海油等重点大中型企业。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注册建造师或注册造价师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前期咨询、全过程造价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设置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
教学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是学校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现有教授4人,85%的教师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和硕士生导团队格。本专业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三门,荣获省部级教科研奖项十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教学优秀奖和教学成果奖6人。指导员工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十余篇,在2016年住建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中荣获单项一等奖。
就业现状与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房地产企业、设计咨询单位、建设施工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项目经济评价、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工作。